close

兒子三歲開畫展,作品被澳州博物館收藏,是一個IQ高,曾連跳兩級的優質少年,但如今卻變成了資深電玩玩家,拒絕大學畢業的80後宅男。我告訴自己,這完全是我這個母雞的大翅膀所造成的。

                           打遊戲

和每個媽媽一樣,從兒子還未出世,我已經為他的人生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平心而論,兒子小時候蠻乖的,你讓他學什麼他都照辦,但不能利誘,如果說:「聽話,我會獎勵你」,那屢試屢敗。他對物質的「不在乎」,令我束手無策。後來,我採用了新方法─興趣教育。

在兒子玩的時候放配樂的唐詩,讓他不知不覺朗朗上口,至今他的國語還能應付社交。每次講故事,我都留一個小尾巴,讓他自己把故事結束,引導他有創新的意識。買東西教他怎樣歸類。至於他喜歡的畫畫,當然是放在首位,但我從不教他寫字和算術。另外我也有意留了一手,讓他上學時有新東西可學,不至於太悶,總算,在香港從幼稚園到小學都在精英班。」

衝突 從考黑帶開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媽媽的話已經不可能成唯一的指導方針,我和孩子的衝突,從讓他考跆拳道黑帶開始。

兒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跆拳道,一來鍛練身體,二來搭校車時萬一有大孩子欺負他,也可以用一招二式來保護自己。從白帶開始,每次進級兒子都能順利過關,大概四年級的時候,兒子的個頭和我差不多高了,他提出不用再學拳來保護自己,我也同意他的說法,但那時黑帶考試即將來臨,我估計他是怕艱苦,因為黑帶考試有臨空跳起踢斷木板的動作,我耐心地勸他,是否考了黑帶再說,做人總要有目標。他反擊到:「考出黑帶後就不再打拳,那考來做什麼?」我無言以對。

第二件我輸的事是他的畫畫,這可是他從小喜歡的,上過電視、開過畫展,得過「看圖說話」雜誌的比賽冠軍,他趴在地上畫畫的全過程,被「人民出版社」當作教材發表。但他不願意作刻板的模仿練習,拒絕再畫,為此我換了老師和畫班都沒用。在他不畫的三年中,每年我都帶他去參加公開比賽即時評獎的「香港兒童國際繪畫比賽」,每一次他都得獎,最後一次還得了亞軍,就在那次之後,他很嚴肅地告訴我,這是欺騙,因為他已經不再畫畫。

希望兒子有個堅強的體魄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我送他去參加童子軍。第一次隨軍出海,三天後回來,雖然沒有怨言,但聽他描述首長逼著這些才十歲的孩子,在清晨跳入冰冷的維多利亞海做訓練後,我已經決定改投,只在內陸做操練,但去了一次後,他以枯燥乏味為理由,斷然拒絕。

說鋼琴吧,也是他喜愛的,每個星期天母子倆坐車去大老遠的地方學琴,對彈多少遍練習曲是每天必然的爭鬥,為此,我告訴他,如果能及早彈到「少女的祈禱」水平,馬上更換音色更好的名牌鋼琴。這一說法,真的給他帶來了動力,不過不是苦練練習曲,而是單練「少女的祈禱」,很快曲子練成,但我以「走捷徑不可取」斷然拒絕換琴,至今落下了欺騙的罪名。

抗爭 留學路走對了

兒子音樂體育藝術這些領域全面落敗後,生怕在教育領域有什麼差錯,因為兒子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公開表示不會升入Band 1 的中學,香港的中學分五個級別,由Band 1到Band5。一般來說,Band 1出來的學生者入名牌大學的機率非常大,Band 2當然要差一些,要想進名牌非得努力才行。為此,我和兒子大吵了一次。小子居然振振有詞:「這所Band 1學校,送我進去我都不要,這裡面的學生,除了死讀書還會什麼?跟這種人在一起,我會死的。既然差一口氣也能進Band2,你還想怎麼樣?」氣得我話都說不出來。

兒子如願以償的進入了Band2,交了好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至今還保持著聯繫。那時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兒子不適合香港的教育體系,為了四年後,我不用再為他的升讀大學心力衰竭,在他的同意下,高中時我把他送去了紐西蘭,三個月後,兒子竟以他的數理成績連跳兩級,進入中六。過了一年,兒子的數理成績還是最好的。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他很出色呢,還是那邊的程度不高。反正後來他很輕鬆地過了大學考試,這個成績是全世界認可的,以至當他轉入美國大學的時候,連託福的成績都不用。

不要以為之後的學習路途就一切暢通無阻了,後來發生的事足以令我吐血。為了能使兒子有歸屬感,也為了節省,我移民美國,兒子也跟著我拿到了綠卡。但兒子卻未能一路讀到畢業,原因一個是懶,二是對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當然還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要清楚地認識自己是什麼人。他把多數的時間都貢獻給了電玩,我覺得他太不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母子倆一度針鋒相對,家裡氣氛緊張。

那天,我敲開了他的房門,一看我,他就眉頭緊皺,沒好氣的問:「又是什麼事?」天啊,兒子,我已經有幾天看不見你了,天天吃我煮的飯,就算是個傭人,也不應該是這個反應吧!

我壓住火氣,假裝笑笑:「我問問,怎麼不見你上學?」

他不耐煩地說:「沒註冊怎麼上啊!」

「為什麼不註冊,是忘了還是…。」

「沒時間!」兒子兼職,我是知道的,但也不至於忙到不上學。

「如果覺得上班影響學習,我們可以再商量,還有一年就可以畢業了,說什麼都要把學業完成吧!」

我的口氣很明顯帶有哀求地商量口吻:「你煩不煩吶,我還有事,就這樣了!」

咀咒 電玩把兒變怪物

兒子一點情面都不給,門,匡當一聲在我面前關上!談不攏,早是預料中的事,但沒料到會這樣的決絕,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應該開學了,我沒有看到兒子有一絲上學的跡象,早就想問問他,可是見不著他的人影,連吃飯都趁我不在的時候去廚房扒一碗拿上自己的房間。一種無奈的憤怒湧了上來,因為我聽到屋裡傳來的電玩遊戲的音樂,雖然聲音微弱,但足以把我的心臟擊碎。我腦子嗡嗡的叫,臉上發燒,我握緊了拳頭,但能幹什麼,把兒子的門砸開,把那該死的電腦扔出窗外?

我知道不是電腦的錯,但那該死的電玩已經不是他小時那種單獨的小盒子,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儲存在電腦硬碟某個角落,或是網路的某個空間時段,憑我的電腦常識,根本不是這種玩物的對手,唯有消滅可以容納電玩遊戲,在我看來,如同一個天外入侵者,毀了我們正常的生活,毀了我給予厚望的兒子的人生。但我不能,不能這樣做,因為裏面是一個身高一米八,也是充滿了憤怒的一個怪物,這天外入侵者把我兒子變成了怪物,我打不過他,我還不能咀咒他,因為這怪物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我覺得我要瘋了。我不是邪魔,雖然在這個時間,我猜樓上那個怪物當我是邪魔,但我不是!

念書有這麼難嗎?我年輕的時候,唯一願望就是做個大學生,我不是考不上,而是因為健康的理由,被拒之大學門外,我不懂,上學會那麼苦嗎?比比我在香港讀大學的時候,還不能辭去酒店經理的工作,還要照顧已經上小學的兒子,還不是在一年半時間裏考出了12門課,拿到了畢業文憑。在美國讀大學,開車上學,連走路的都不用,作業用電腦,也削鉛筆都不用,還有我這個美食專家的媽媽,每天三菜一湯,加水果、點心,家務事都不用大少爺沾手,就是車子有什麼問題,還有一個汽車專家的繼父隨時解決!那時我已經和一位美國人建立了家庭,洋夫認為,兒子有兼職供自己生活,也有了女朋友,至於讀多少學歷才合適,就不能以父母希望為標準。

他的話提醒了我,確實,周邊的朋友之中,有很多高學歷孩子,非但找不到工作,高不攀低不就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的台灣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勉為其難的拿到畢業文憑後馬上回到台灣當上了啃老族。

自白 終於獲得理解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令他對電玩癡迷,終於有天他寫下了自己的想法:

「我記得我小時候很愛畫畫,我現在還記得我的第一張畫,裡面有房子,可能因為我每天都是對著一個有很多電線杆的玻璃窗吃早餐的關係,所以畫了很多很多的電線杆,然後有很多彩色的人,天空是用不同的紅色蠟筆塗成的黃昏。沒過多久之後我父母就決定讓我定期去畫廊學畫畫,拿過獎也上過電視。作品很多,多到連我自己也以為長大之後也會一直畫畫。當時真的萬萬沒想到,接下去的劇情竟然是升等打寶和勤練槍法。有一種好像一本小說看了一段放在一邊,第二天拿錯了另一本,很自然的接下去看的感覺。會變成一個教授級的資深電玩玩家我自己也是莫名其妙。

回想一下,我記得好像我三歲多的時候,爸就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台他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遊戲機回家,當時連話也講不太清楚的我,就已經在那按著按著玩起來了,某種意義上也叫三歲定八十吧。當時年紀真的太小了,跟本不了解在玩什麼,隨便按一按就又死了,所以現在不是很記得我的第一次到底是在玩什麼。隨著我慢慢長大,小學的時候母親每次見面的第一句話雖然都是「不要打太久」,不過可能因為當時學校成績還不錯,所以我莫名其妙的擁有了當時每一代最紅的遊戲機,走過了所謂最正統的電玩人生。

我是在1983年出生的,也是任天堂游戲機始祖紅白機正式發售的同一年,雖然我是在今天上網查一下才知道這個巧合的,不過心底裡到是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想法」。

遊戲機是陪伴著我的童年,我也是看著它的成長。從紅白機開始,到世嘉、超級任天堂、SS、PS二選一,N64、DC、PS2、Wii,最後到現在可怕的MMORPG(線上遊戲中中毒性最高的一種,天堂、魔獸、RO、暗黑破壞神。你就算沒在你子女的電腦螢幕上見過畫面也應該早就在社會版上久仰它們大名了),我都深深瞭解到每一台的吸引之處。的確浪費了不少時間啊…不過要說得到了什麼,真的就只有數不完的回憶吧。」

看完這篇「自白」,我才恍然大悟,電玩革命經久不息,持續了幾十年,我你他的家長們都有著不同層次上的貢獻,所以也只能介紹它給我們帶來的當今流行文化的獨特表達模式,「影響所及從現代戰爭到人際關係無一例外」。我還清晰安慰地的知道,兒子一再表示他有個開心童年說法,是從心底裡表達的。

我完全承認自己沒有當教練的「天份」,何來魔鬼式訓練下閃閃發光的名星讓自己榮耀呢?但兒子記憶中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已經足以證明我是一個好媽媽。

信任 自己確定人生路

兒子在休學後當了兩年IT人之後,去年回到學校進修心理學,他的目的,不是想做什麼家,而是在看完了一屋子的書後,想更進一步確定自己今後的人生路,此刻,我完全對他投以信任票。

在這兒,我還要提及我另外一位朋友,她生了兩個混血孩子,都是女孩。與虎媽家裏情形一致,大小女兒的年齡也一樣大。虎媽嫁了白人,她堅持了中國式的教育方法,猶太人老公隨她便;朋友的中國式教育方式卻被美國老公打壓,做不成虎媽成了羊媽。朋友的丈夫是心理醫生,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是有外因和內因及時空背景的。因此在我們為孩子的教育制定方向時,首先要因人而異,其次要對未來的社會發展有個大致的估算。

我相信孩子最需要的是理智獨立的頭腦,處變不驚的性格,悲天憫人的情懷和終身相伴的求知欲。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任何風暴中有主宰自己命運的勇氣和能力。中國式教育的最大弊端更體現在思想,靈魂和性格的塑造上。家長制的作風本身就跟自由的靈魂和獨立的思想格格不入。把對孩子的辱罵和體罰當成愛來宣揚,更是對愛的褻瀆。

說到底,中國式教育能夠取得的最大成就也就是培養些滿腹經綸卻思想蒼白的文人,或技巧高超卻毫無創意的工匠。虎媽的見解也還只停留這個膚淺的水平上。成功被定義為門門功課得全優和鋼琴比賽得頭獎。那些認知比較淺薄的人,把這些硬性標準,這些更有可操作性的標準當作最高成功指數,但在這個講究軟實力的時代,則顯得如許多中世紀的戒律一般不合時宜。

我的朋友在轉變成「羊」媽的過程中,著實地感受到,愛是人間一切情愛的源泉,它能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和力量,來克服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把溫馨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做為正面的因素,當作自己世界觀,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充滿了快樂,她的老大上了UCSB,在校園報紙發表了繪畫作品,現在她正在去好萊塢的路上,表演她的單口秀。老二呢,最大的嗜好是攝影,她的水下攝影非常專業,正準備個展。

「虎媽戰歌」以一個17歲女孩子的經歷來做教育成功的典範,或許不是作者的目的,但確實是過早的定論,教育這件事,不在於看孩子正在做什麼,得到了什麼,而是要看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Read more: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親子話題》兒子的電玩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