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的暴力為什麼會這麼多?很大的一個原因,不可不歸咎於情緒的過度壓抑。造成情緒的積壓,更深的一個原因,則在於我執、我見。積壓的情緒,必須要被釋放出來。 

By: 麵疙瘩 

20130820_153536  

寫完了一篇關於修行理念的文章後,內心還是非常的不安,隱隱約約的覺得好像是落掉了點甚麼,而且這個東西很重要,困擾著我,可是卻不知是什麼,這兩天卻逐漸明朗化,趕著把它寫出來,與各位朋友分享。那是什麼呢?便是修行人的情感生活,特別是要提醒男性朋友。

 

早幾年公共媒體便出現了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那便是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除了智商(IQ, Intelligent Quotient)外,人還要有情商。所以常會有先生報怨太太「怎麼這麼不可理喻」,太太卻埋怨說先生「怎麼這麼不懂體諒」,冷血動物。先生重理性,太太重感性,吵了半天,如同雞同鴨講,雙方的需要都沒有滿足。

 

佛陀教人修四念處,來超越憂悲苦惱,注意「憂悲」這兩個字,不光是超越苦惱,憂悲也要超越。憂悲可說是一切情感的代名詞: 憂苦、悲苦。中國人講七情六慾,儒家的七情是: 喜怒哀懼愛惡欲,佛教的七情是: 喜怒憂懼愛憎欲,中醫是: 喜怒憂思悲恐驚。在此,筆者要大加呼籲,不要忽略對情感的修行,更正確的說,是「情感的修復」。

 

佛青會曾經有一陣子很熱烈的討論過修行人的情愛觀,也不誨言兩性之間的情愛、性愛。雖說愛是七情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可是卻不免流於偏頗,不夠全面。

小愛的提昇是大愛,基督教講博愛,墨家講兼愛,儒家講仁,佛家講慈悲。情感的總提昇是慈悲,大慈大悲理智的提昇是大智慧、般若。菩薩以大悲心故,不捨眾生。大悲中即蘊含了般若智慧,般若也必蘊含著慈悲,悲智雙運,相輔相成。修行中,情感與理智,如鳥的兩翼,車的雙輪,缺一不可。筆者將情感擺在前面是覺得情感的修行,尤其是被男性的修行者所忽略了。男兒有淚不輕彈(Real Men Don’t Cry)這句話,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男士。什麼才是真男兒(Real Man)?有真感情、真性情的人!各位男性朋友,請問您上次什麼時候哭過?回想自己小時候,或是觀察小孩子,是否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哭過去了也就算了。曾幾何時,我們連這點基本的能力都喪失了?

 

悲哀被壓抑的一個結果是形成憂鬱症,另外一個結果是轉化為憤怒,憤怒積壓多了,則成狂怒(Rage)。狂怒的一個嚴重後果,是造成殺人。不要以為筆者是危言聳聽,這個社會的暴力為什麼會這麼多?很大的一個原因,不可不歸咎於情緒的過度壓抑。造成情緒的積壓,更深的一個原因,則在於我執、我見。

 

積壓的情緒,必須要被釋放出來。因為情緒是在比較深處,所以要靠打坐、靜修。這便也許是麻州的內觀中心(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er),要有一間一間的小房間,一方面提供深定的環境,二方面讓打坐者真情流露時,不要干擾到別人。情緒上的創傷,往往會以空虛、空洞的感覺跑出來,或是以沒有著落、不安、無聊的感覺出現,總之,是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修四念處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到身體的感受,尤其是心理上(肉團心)的感受,面對自己過去的心頭創傷,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平常人的第一個反應便是逃避,也是動物的一種本能。可是做為一個修行人,卻要勇敢的迎上去,甚至擁抱這種感覺,即使痛得心頭淌血,號啕大哭,亦在所不惜,一次不夠兩次、三次……..直到所有正、負面的情緒都排除出來。毒血流出來以後創傷就開始癒合。

 

當然,情感的修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求助於心理醫師或是治療師便是一種。可是不管怎麼樣,最終必定要走上一途,便是願意勇敢的面對它、接受它,而不是一昧的逃避。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如實觀(See the reality as it IS),學會正視一切事情,面對它,而後接受它。不能接受,也就無法解決,這也是一個開悟解脫的重要環節。

 

在將心靈的污染物累積的情緒,排除乾淨以後,喜悅、快樂便會很自然的從內心昇起,而且是自發的。這時候再談情感的昇華,才更有意義。在這個階段,便應該修慈悲觀或慈心觀(Metta Meditation),願自己得樂,也願天下之人,皆能離苦得樂。如果自己都不快樂,怎麼有辦法給別人快樂?

 

最後,祝大家情商(EQ)、智商(IQ)都能提高,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做一個有真性情,敢愛敢恨,能哭能笑的真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恐龍女 的頭像
    恐龍女

    彎區悟語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