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次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IMG1.jpg  

不知作者是誰?

但我認同他的説法

沒有任何事物是該屬於誰......

 

幾年前我也會買茶壺等陶藝品

現在覺得夠用就好

逛陶瓷老街純欣賞

再也沒有購買慾望了

因為什麼也帶不走啊!

或許有人覺得這想法很消極花花世界自待有人去享受

我屬於簡單快樂派......

 

五十五歲之後的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

我很喜歡這兩句話:

 

「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

「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套句常說的老話: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子女對簿公堂。

再看看 Apple 的 Steve Jobs 這位改變人類生活的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滿腦子都是工作、都在工作,死後又帶走了什麼?這也是您要的人生嗎? 

Less is more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道 ”less is more” 的道理。嗯!我想不只設計,現在也可用減法來過生活,以減法來過後半生吧?!其實在世上擁有的越多,煩惱也越多。有一棟房子,有一個煩惱,擁有兩棟,煩惱加倍。財產越多,留給家族子孫的煩惱就越大。最近金融風暴,也可見證那些擁有越多的人就越不快樂。 

前一陣子,我為一位建築商做家庭室內設計,兩個兒子的房子都是百餘坪,等老東家房子來委託設計時,我想那不知要多豪華,未料拿來一看,大吃一驚-總面積:二十一坪。

「這……」我才在懷疑,他打斷我的話,說:「我打拼了一輩子,蓋了不少房子,也擁有不少房子,想通了,小房子既溫馨又好整理,只剩我兩老,這就夠了,孩子們還想不通,由他們去吧!」

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因此,五十五歲之後的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也不想與風景合照,只拍些使我感動的景緻、上帝創造的美、或設計上的新知。

我覺得最要把握的是當下,在此時、此景、此物,親臨的那一刻,我是否真正認真的享受、體會、感恩,那一刻才是需要的。六十歲那年,我把家中多餘的用品、裝飾品、收集的紀念品清了出來,拿去社團義賣,做社區服務經費。家中清楚多了。

現在,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好友 Coral,是個很好的典範,她曾有過華麗的生活,但同時也曾伴著傷心的往事,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她,並不會抱著過往,自哀自憐,相反的,她清理心情,拋開過去,積極地投入人群,擁抱有盼望而光明的人生。

再次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arrow
arrow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