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瀨戶媽媽的網誌提到她那讀國一,正值叛逆期的兒子的一些行徑網誌一更新,引起了許多媽媽們熱烈地討論,有些媽媽說:我的孩子才三、四歲,卻也很叛逆。

                 

                       青春期男孩  

據我所知,孩子的叛逆期大概有三個階段:


     1.   ~三歲左右
     2.   ~八歲左右
     3.   十三~十八左右的青春期

     

「叛逆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名詞,然而,大家是否知道為什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會有所謂的叛逆期?


這是由於從由母體受孕開始在母親的腹中成長到出生一直到三歲左右,才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個體為了證實"自己"的存在,孩子便會做出一些無厘頭的反叛行為,讓做父母的哭笑不得。

第二階段的七、八歲左右,和第一階段的叛逆型態很類似。孩子在意識上,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礙於懵懂無知,及不具備可以獨立的條件,因此尚能屈服於父母的管教或打罵。

再來看第三階段的叛逆期。


從十三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會再次高漲。這時期的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但由於他們的心理及生理年齡的不足,使他們沒有辦法真正成為成人,這種具有半獨立性、半依賴性的時期,讓孩子產生了一種矛盾的心理,他們希望父母可以完全的尊重他們,包括思想、隱私、及個人行為,一方面卻又無法擺脫父母獨立生活,甚至還得依賴父母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這種矛盾心理,會帶給孩子另外一種"厭惡心理",當透過生理反映出孩子的心態,所謂的叛逆行為就出現了。 所以就算知道父母說的都是對的,他們也會因反對而反對,強烈地想表現出你是你、我是我的心態。

我個人其實不排斥孩子這樣的叛逆期,人的一生原本就會歷經許多不同時期。嬰兒期、幼兒期、青春期、中年期,一直到更年期,每個時期會有每個時期不同的心態。

如果一個人的心齡和生理年齡脫節,也許那才是我們該擔憂的,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徑,我選擇將重點放在~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而非處處譴責他們。

除了從書上讀來的心得,加上我個人的想法、做法,我覺得做父母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應該要注意下列幾點:
 

1. 尊重


這時期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被尊重。對於孩子的想法,最好給予尊重,比方當孩子尚未作完功課,卻一直在看電視或遊樂時,這時如果父母用一種命令的口吻說:「把電視關了,不准玩了,去寫功課,去念書....」,或者像是「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這樣的口語,其實很容易招至孩子反彈。


與其下指令,不如反問孩子:『你打算幾點睡覺幾點洗澡幾點做功課?,經由這樣的詢問,孩子不僅感受到了父母給予自己的尊重, 還能激發他們思考,幫助他們規劃日常作息與學習的時間。在孩子提出了他們的時間表後,當父母的才來作建議或給予肯定,這樣一來,時間是孩子自己訂的,對於執行的意願就能提高很多。

若再不行,那麼我們可以只問結果,不管過程,也就是只要孩子把該做的事,在睡覺前完成即可。但有媽媽說:[我讓我的小孩管理自己的時間,可是到頭來什麼都沒做!], !事實上這種例子好像也不少,我通常會讓孩子明白:[人要自重,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另一面,我們先尊重孩子,再來管教孩子,比較能讓他們心服。

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喜歡一回家後,便躲在房間裡,因為他們不喜歡別人窺探自己,硬是要和家人分成兩個世界。但,那又何妨!  除非他們在房裡搞自殘或自害,否則,隨他們去吧在房裡關悶了,自然就會出來透透氣,要不,肚子餓了也會要吃飯吧。

還有些孩子明明喜歡這樣,父母卻硬要他們那樣,但到底什麼事是可以"尊重"孩子,又什麼事是非得聽父母的呢? 髮型服飾作息時間學習內容交友遊樂興趣喜好?

許多父母其實是拿著自己的標準尺度與喜好,企圖塑造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誰說孩子是我們生的就必須凡事都聽我們的?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急於想擺脫父母約束的時期處處地過份約束,往往成為雙方產生摩擦的最大因素。

那麼,所謂的「尊重」會不會變相,成為一種放任?
我想,「尊重」應該設定在法律、道德、人情和基本常識的規範之內,而這些知識或常識則是我們做父母的,必須教育孩子,重要的一環。


以東京小丸子的留言為例,她說~
她很不認同為人父母的可以容許自己讀國中的女兒玩到半夜十二點才回家。 我也很認同她的話,一個國中生在外遊玩到半夜,這是一種非常識的行為,連法律都不允許的,做父母的若不管教,那絕對不叫尊重,而是放任了。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將日記上鎖,行動電話加密碼鎖....等等,這些行為已經在告訴我們,孩子希望擁有自己的隱私權,作父母的千萬不要去偷窺,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對我們的尊重。

2.  信任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若作父母的不信任孩子,或讓孩子對自己無信任感,孩子的心一定會離我們愈來愈遠。


一般孩子犯錯,最怕讓自己的父母知道,因為一般家長對於孩子犯錯或做錯事的第一反應常常是錯愕,然後打罵,甚至懲罰,我認為:當孩子做了好事,我們應該誇獎他,讓他產生持續想做的動力,但如果是犯了錯,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犯錯的原因,並加以輔導。


有些孩子會說 : “我爸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


我想是因為他的父母沒有給予他一定的權利和信任,有些事情,我們可以讓孩子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在他們處於半成人、半兒童的狀態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透過了相互的信任,孩子便能從父母身上得到真正的安全感。這樣的安全感,進而能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與父母分享他們所有的成功與失敗。

3.  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心裡話,因為他們不願讓父母窺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過我認為這種心態不只青春期的孩子有,就算長大成人後,我們仍無法對父母赤裸裸地攤開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想,這是一種所謂的難為情,所以,孩子不想說的事,當下我們應該別去勉強,若真的想了解,最好平常就要和孩子多聊天,在無心防的聊天方式下,孩子其實還蠻容易鬆口說出自己的心事的。

另外,當孩子有話想說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一味地去講道理。我們要 "傾聽孩子說些什麼,而 "給一些意見,其實一般人向他人傾訴時的心態,多半也都只是需要個聽眾,而不是一位說教者”,除非孩子主動問我們的意見,或者真想和孩子溝通時,最好也能採用說故事的方式,才不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壓迫感"。

4.  
調整心態


隨著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也應該跟著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得到新的認同。


孩子長大了,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凡事都會"聽媽媽話"的小孩,喜愛的事物也許變了,思想、習慣、喜好也不一樣了,不愛和媽媽親密了,不想和家人一起出門了.......這一切的一切,只說明了一件事 就是孩子長大了,當然一切會跟著變,也只有接受孩子長大了的這個事實,我們才能讓自己的心胸豁達起來。

5.  關懷


大家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我倒覺得:「被關懷的孩子不容易變壞」


許多犯罪者經過案後的追蹤報導,顯示泰半都缺乏"被人關懷"。
尤其在日本,這種典型的犯罪人物特別多。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淡漠,交不到朋友,父母親不聞不問,最後找了一條"無差別殺人拿別人陪葬”,作為自殺的方式...

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若不用強硬的手段將孩子給壓下去的話,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又是打又是罵的,孰不知,打罵其實最容易刺傷孩子的心。而且,這樣的傷害,通常容易造成反效果。

最怕的是,父母不知其故,以為孩子打也沒用,失去了教導孩子的自信,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再也不管不問。這樣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不良影響,行為偏差...等等問題,但就怕一旦孩子出了事,後悔就來不及了。

記得一次在收看專訪節目時,有一位吸毒者的告白,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從學生時期交上壞朋友開始,便染上了吸毒,進而有了毒癮,但是他的父母從未曾放棄過他,多次發現後,都將他送到勒戒所去戒毒,但自己很不爭氣,在吸毒與勒戒所之間來去多年。後來,有一天他突然覺醒,覺得太對不起父母對他的關愛,之後便徹徹底底地戒毒了。

我覺得,教育孩子是無止境的,就算孩子變壞,我們也要用關愛來感化孩子,切莫輕言放棄。而且,教育的方式「讚美」絕對比苛責有用,「關愛」也絕對比打罵正面!

除了行動之外,最好也能用言語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懷和愛意,如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這個世上我最愛的人”...等等,讓孩子能深切地體會到父母的愛。

~~~~~~~~~~~~~~~~~~~~~~~~~~~~~~~~~~

另外,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不妨也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
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會比較願意和父母靠近。還有,當和孩子起衝突時不妨先離開現場,讓彼此有個緩和情緒的空間。

最後,有一句話~『言教不如身教』。
很多時候,父母本身的言行舉止,才是教育孩子的範本!!

 

以下是作者對讀者的回應和一些好的建議:

 

~我覺得,每個家庭的狀況和考量是不同的。 雖然沒有必要一定要和別人相同,但別人的作法也值得我們做為參考。


~不要太心急。你們的小孩已經算非常懂事了,你真的該調整一下心態啦!
這個時期,不要一天到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會有壓力的,像我現在就會多上網或和朋友出去玩,孩子不再感到太大的壓力,自己也快多了呀!

 

×××××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性格"
有些孩子個性硬,無論父母親怎麼做都不接受
有些甚至惹禍不斷....
這樣的孩子其實和後天教育的養成並無太大關係
只要你們已經盡了心力
孩子的路就讓孩子自己去走
雖說天下父母心,任誰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這世上有很多無法強求之事,包括子女的性格
縱然身為其父母
除了對他們付出關心與教育
其結果還是必須要本人的領悟與修性方能轉變
盼一珺媽咪勿過度操心
兒孫自有兒孫福
相信你只要一直秉持著母愛
孩子有一天會懂的 .....

 

×××××

 

我覺得現在國中生
十個有九個半,好像都不愛,也不用功念書
這有一半是因為他們出生在物質豐富的時代
環境造就他們沒有太大的野心
上進心當然也不會有...

孩子想讀書的時候到了,自己就會去讀
就是因為不想讀,才會整天只是遊樂
我本身對這個問題看得比較開
尤其是青春期
我比較注重孩子不要變壞
多給孩子自由,少念他們
等青春期過了,孩子的想法自然會變成熟

如果孩子不是出門鬧事或做壞事
其實可以先睜一眼閉一眼
在行動和喜好上,多依孩子
但若有偏差行為,如違法律、妨礙他人...
則一定要糾正

父母不要凡事都要干涉孩子
不唸書不等於壞孩子
先將自己的心態調整正確
孩子才有可能和父母親近

教育孩子是條很長的道路
我們一起共勉之!

 

×××××

 

男生穿耳洞是個人的喜好
也沒有犯法,有甚麼不好?
像這樣的事你們都以行為偏差的角度去看待他
他當然不聽,也不想和你們溝通
因為你們已經先將他定位了

首先你們可能要先調整想法,改變態度
到底甚麼事才是該管教孩子,甚麼事又該尊重孩子的意願?
個人的興趣喜好如果不是"異常"的狀態
做父母的還是尊重一下孩子吧!
首先做到這點,孩子才會願意對我們敞開心懷。

 

×××××

 

小孩不想說或不理父母時
父母不要太心急
青春期的孩子做事常常沒什麼道裡

這個時期管得愈多,孩子就會愈叛逆
如果孩子不想和父母說話,那就先別說
哪天他覺得悶了就會主動找你們說話的

不知你們是否了解了我一直在提的重點~~

對孩子甚麼事該管,甚麼事不要管?
說明白就是 作奸犯科的事不能容許,個人喜好興趣等等必須尊重。

看不過去、或無法接受的事或行為(非違法之事)
需要時間去溝通
一時溝通不了也不能反目
暫時睜一眼閉一眼
慢慢再找時機溝通

 

×××××

 

我建議你可以和小孩當朋友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交朋友
不喜歡家長的嘮叨
首先要和孩子做成朋友
才能將彼此距離拉近
然後多聽少說
只要孩子不是太離譜
就別約束太多
在孩子叛逆期間
盡量將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
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或培養興趣喜好
或和一些好友見見面出外遊玩

這個年紀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
通常只會考慮到自己以自我為中心
將來出社會有了歷練才會慢慢懂得孝順父母
孩子雖說是我們生的
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因為年齡的差距,時代的變遷
這些價值觀難免和我們有異
為人父母需在心態上做些調整

 

×××××

 

單親家庭的確容易造成孩子缺乏愛
加上正值青春期,於是孩子思想偏激,自我可憐意識加重
這時一定要多給與關愛(非溺愛,犯錯還是得糾正)
而且需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她的愛
但不能操之過急


認為自己已經付出關愛,卻為什麼還得不到孩子的回應?!
孩子心理上的問題一定是長期累積而成
想要孩子恢復心理健全也需要相對的時間

如同孩子生病醫治,都需要恢復期的道理相同
只是心病難醫
需要持續的關愛及耐心的等候
如果為人父母已盡力
最終結果,就看孩子本身的福份造化了!

 

 

arrow
arrow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