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暫時停止使用 FB 超過半年了,原因很多,但是最大的原因是它並未帶給我這種超級宅女的日常生活太大的影響。 也就是說,它之於我是可有可無,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和朋友之間保持不痛不癢藕斷絲連關係的工具之一罷了。

     CIMG0088           

過去我的師奶/大媽/大嬸級等年齡相仿的朋友都告訴我,她們申請登入臉書賬號只是為了暗中監視她們的青春期兒女;那時我覺得有些不明不白,認為做父母做到到頭來還需要運用這種下下之策來了解自己的兒女的生活動態好像有點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自己的孩子也大到了有相同需要的階段,因為也很好奇現在年輕人的腦子裡究竟裝有多少稀奇古怪的東東,於是不甘寂寞地上網申請了帳戶,正式下海搜尋摸索。

兒子是個玩XBox和網游的發燒友,在家裡和更年期老父母掀起的西線戰事從來就沒停過。 他也和同學、朋友、和網游友用臉書互通有無,不過,因為他常常有為別人之不為、獨樹一幟的渴望,所以對人人奉為潮的臉書並不是十分熱衷, 只是拿它當作一個不得不用的工具。

基本上,在半大不小的毛孩子群裡面,都早就完全不用手機的通話功能,智慧手機只是用來發短信和上臉書和朋友打屁用的。所以,我發現即使我和兒子好不容易在他的不情不願下連結成了好友,我對他那幫毛孩子那種年紀的沒多大了不起的、偶爾發發洩的無傷大雅或是天真沒腦的言語和舉動,實在沒多大的監視興趣。 有次兒子還故意把和我的連結刪除了,使我連好久才上去看一下的動機都沒了。

透過臉書,我的確能夠有幸聯繫上了不少在時間、空間上彼此保持聯絡都不是優勢的朋友。有時看到有些朋友把自我感覺膨脹到最大,然後經過發文和各式各樣的照片來述說平凡生活裡大大小小、尊貴或者卑微的瑣碎,短時間內令看的人覺得這些都還蠻有娛樂價值的。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儘管他們對自己放個屁都還覺得了不起地那麼新鮮響亮,值得與全世界分享,可是,我卻漸漸開始覺得這些日益空洞的瞬間感想抒發,能夠昭告天下的價值實在是微乎其微。

幾年前,偶然和一個剛從柏克萊加大畢業的白人小同事閒聊,問他用不用臉書,十分訝異地發現這個高還沒富但帥的年輕小伙子對臉書使用的看法居然和我這個可能比他媽年紀還大的“老”同事的看法不謀而和。他說他對朋友午餐去哪、吃啥,完全沒有知道的興趣,也完全不想浪費時間上網去追踪閱讀。 他說,他有自己的生活!

這個很有自己想法,而且膽敢摒棄眾人熱衷的潮事的人,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他告訴我他計劃兩年之後要辭掉這家西岸著名煤電公司的工作,要去MIT MBA 他果真不負眾望,如願在MIT 讀完 MBA, 現在正在鼎鼎有名的亞馬遜網店擔任資深產品經理人。 他真的有生活目標,有行動能力,腳踏實地向自己的目標快速行進,沒有把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瑣碎潮事上。

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在這個高度繁忙壓力不斷,人人都需要日理萬機的時代,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已經處在自身難保,應接不暇像陀螺一樣地旋轉不停,哪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和閒情逸致去理會別人生活裡的雞毛蒜皮?

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絕對不會僅僅利用FB 這種浮面誇張的方式來聯絡感情,泛泛之交的生活動態也沒有必要知道得那麼表面上鉅細靡遺而實際上卻空洞浮泛。 我看不出,這個曾經在北美也瘋狂的社交平台,對我的生活和生命能有什麼正面的巨大好處。 來吧,說我是迂腐過時的高科技舊貴吧, 我不在乎。

去年回台探親和久違了將近二十年的幾個大學同學見了兩次面。 非常驚訝於他們對於我早已棄之如蔽屣的FB 居然是如此地狂熱。 從他們的發文和上傳的照片上,我發現他們一個個基本上仍舊是我三十年前所知道、認識的同窗老友。 因為,也許他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截然不同的歲月洗禮和生活體驗,但是未曾改變的本性和癖好,都在那些各人所熱愛發表的FB東西裡讓人一覽無遺。

當年暗子鄙視捉襟見肘青春,有拜金女王嫌疑的,就迫不及待的秀我們她終於如願以償嫁作商人婦,開著名車,住在著名山頂郊區經過名室內設計師裝潢的豪宅裡的種種照片,以作為不得不炫富顯擺的明證。 個性隨和與世無爭的幾個同學,領我們一起探看他們在教職退休之後,徜徉在山林步道大自然中與叢林鳥獸為伍的酣然暢快。 而一直兢兢業業勤奮努力,在上位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的,鑑於社交網站可能帶來年輕屬下之間更多人事紛擾,理智地決定不申請賬號加入這個人人稱是的虛擬世界。那個桃李知交滿天下的高中閨蜜,則是隨時隨地掛在臉書上汲汲經營種種聯絡友情陰謀的恐怖分子之一。另外當然也有為了不落俗套也有臉書帳戶的,卻從來不上網參與大家的種種打發時間精力的社群交流活動。FB邊際效應的長處和短處至此令人一目了然。

而我,為了不掃大家的興,在在都太顯示海龜人士的土鱉相,只好勉強打起精神來,上傳些信守拈來,風花雪月的旅遊照片以應應熱鬧非凡的海市蜃樓幻象之境,順便也連上了多幾位昔日同窗。

回到灣區的家,我又重回那個特別崇尚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漁人,幾個月都不在FB露面 一次。 我雖然很高興能在遙遠的他鄉,仍然能夠隨時知道故鄉同窗們的生活點滴,可是,很遺憾,這種程度的交流維持不了我長久的關注。 不願承認自己過時不潮的我,還是欣賞和朋友經營簡單直接而又有深度的細水長流式的關懷或是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

北美的友人熟識或公事往來都習慣利用電郵交流連絡,它完全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把任何長短信息帶到別人面前。可是,我發現台灣人並不習慣。 也許,他們不再有時間、心力來撰寫一部部長篇大論的書,魚雁往返遂已成了過時的老土舉動。社交網站帶來的及時便利同時又和時代的腳步並進的確是功不可沒的。可是,我還是那個願意和我的知心好友們時時沉浸於寫上長篇大論的電郵,在電光石火的書信來往當中,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情感交流所帶來的歡欣、鼓舞和慰藉。

雖然,很多大學舊友埋怨聯絡不上我(因為我都不在臉書露臉),可是他們誰也不願意花時間接發電郵給我與我一切緬懷舊事談天說地。 我不知道在這個3C 通訊如此便捷的時代,我們竟然可以因為彼此慣用的工具不同而放棄了已經是最直接簡便的交流方式。

最後,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是我一連收到好幾個無聊白人男子的發文,說我臉書照片上的深邃眼眸深深地吸引、打動了他們,(其實我心裡還是挺受用的)他們很誠懇地希望成為我的朋友云云。 我想,也許他們是駭客正在進行釣魚的勾當,也許也不過是一堆窮極無聊之輩,可是沒事頻頻收到這類騷擾的無聊信息,讓人看著心裡也挺不舒服的,所以我決定一舉停掉了我的臉書帳號,從此我的耳根清淨,心無掛念,不再心癢難耐到分分秒秒非要去滑動手機或上網查看新的朋友信息和動態,也不再因為朋友們還沒對我的發文或照片按讚而憋得難受,這真不是一個區區“爽”字就可以說得盡的痛快。  

arrow
arrow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