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的大兒子今年19歲了,上了著名的大學,但是他很不開心。我和他很親,我告訴他如果不喜歡,可以轉學回家附近的大學讀書,但是他不樂意。做為他的母親,我知道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會交朋友,在大學很孤單。雖然聽我的話,很努力地去參加學生社團活動,但是他只去一次,事後從不和同學聯繫,我很擔心。 

             IMG_1490  

大兒子念初中時,被同學欺負了,我不當一回事。總想小孩子難免在學校有些衝突,而且他的功課一直不錯。在家他和父母,弟弟都話很多,在家長會時,我曾問所有的老師,大家都說他是一個很好的年輕人(nice young man),我總想他長大之後,就會漸漸好了。

高中時他更為內向,所有的老師都說他太安靜了,在高中開始,完全沒有朋友,從沒有人找他出來玩。偶爾只有一兩個人打電話來問他功課。我曾經在他12年級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作過測驗。雖然測驗結果有點不正常,可是兒子也不願意再去看那心理醫生了,我也沒有強迫他。

我們其實在他初中、高中都幫忙他辦過party,可是同學吃吃喝喝之後,沒有再約他出去玩。現在大學放假回來,兒子還會要求我舉辦party,因為會來的同學的父母都是我們認識的朋友,所以這些小孩恐怕是礙於父母的情面才會來。每次都是吃完飯,打打game,人來得也越來越少了,實在是件很令人傷心的事。

兒子的另一個毛病是在家裡或是和外面的小小孩講話,聲音都很正常。一旦和同學或是陌生人,講話的聲音就變得很小,很怯諾。別人常常都沒法子聽清楚。我經常提醒他,可是好像非常難改,他總會這樣子。

現在回想他童年,他是長子,小時候大概一歲多,吃東西掉了一地,我老公就打他。老公還說你現在不打他,以後他大了就不怕父母。我也沒有適時加以阻止。如今想來,真是很愚痴,他剛上preschool時,常常會出手打小朋友。老師還讓我們一家去看心理醫生,否則不讓他來上學。所以我們真得帶他去看了三、四次。

後來老公學業告一段落,我們就搬去別的地方。兒子後來進了小學表現都很正常,當時也有同學找他玩。到了初中之後,就沒有同學找他了。我先生對他和小他四歲的弟弟一直用體罰。小學時打屁股,可是初中開始發育,兩個兒子因為會頂嘴。老公很生氣,有一、兩次會有父子扭打到地上。老公對大兒子較嚴,但到了他高中之後,就沒有體罰了。

兩個兒子,個性相差很多。大兒子聽話,功課一直很好,個子瘦小,約170cm,體重不到60公斤。小他四歲的弟弟個子高大,外向好交朋友,功課只有中等,但是很有自信,很愛美又喜健身,才過15歲就敢去外國店打工。為什麼兩兄弟相差這麼多?

令我更為擔心大兒子,如今已念大學,還是不會交朋友。因為離家不近,只有長假期才能回家,他就一個人獨來獨往。校內只有一個同學,是從小認識的,因為我告訴他母親,我兒子很孤單,所以他有時會在大學找我大兒子出去吃飯。我也試著教兒子如何和他人交往,可以要電話,然後約別人一起吃飯。他聽完之後,卻說很可怕。

我們夫妻也屬於內向型,平日朋友也不多,但是和別人交往總是還沒問題的。希望您可以指導我們該走的方向,依照我兒子的問題剛可以尋求學校幫忙嗎?還是尋找心理醫生用催眠來改進他呢?

答:

我明白妳是位很關心兒子的母親。一個人的個性很多是來自遺傳和家庭環境,妳和先生原本就是內向型,所以他會內向並不足奇。而且妳兒子雖然離家在外,想家沒有新朋友,但是讀書成績很好,只是想增加交友能力,這些都是他剛上大學正常的適應反應。

父母常常對長子和長女管教較嚴,以致妳的大兒子原本內向,就變得更為膽小怯懦,失去對外結交的能力,也隨著年紀就越發顯得害羞了。父親曾經多次體罰兒子,何況為了小事就打一、兩歲孩子,這在西方社會是完全不允許的。我曾看過一個老式權威父親在美帶大三個兒子,個個都是打大的,母親在旁無法阻止。除了中間一個兒子後來結婚又離婚之外,另外兩個兒子人際關係都很差,和男上司相處都不合,都終生未婚。

過去認為只要有一門專精的才藝就能在社會上立足,現在則是人人都要多才多藝,有多種語言能力,各種社會大事都會關懷,能夠表現各種才能都十分重要。這樣子就容易和大家什麼都可以交談,做一個全方位關心他人,高EQ的人。因為全球化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天涯若比鄰,更多的人在同地競爭,若沒有更多方面的能力來表現自己,就減少自己發揮的空間,就很容易被淘汰。

所以我寧願多花些時間來面對這個社交能力的課題。因為現代年輕人不但要有實力,學歷,還要學會結交朋友,去體會各個人的不同需求和特色。就像讀書,學習任何技能一般,都得學到熟能生巧。記得我在診所曾經為了一位青少年的無自信的病人,讀過一本"how to be Popular" (如何學會受歡迎?)的書。書中提到外在條件,除了衣裝之外,最要緊的是臉上的表情。其實不管去何地,到何處,最重要的是臉上的表情,要永遠帶著友善的微笑,告訴其他人「我是友善的。」。

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依然可以找出兒女特殊的天賦,他的特有才能一旦顯現突出,就會讓他發光發亮。2009年當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宣誓時,第一夫人穿的禮服是20多歲,來自台灣的吳季剛,Jason Wu,所設計的。人們一定都會羨慕吳的幸運,就像中了樂透,一夕成名。

事實上,真正的關鍵應歸功於他與生俱來的藝術天份,不斷地辛勤耕耘,當機會來時,吳季剛才能展翅高飛,發揚光大。吳季剛從小就和哥哥個性非常不同,他內向害羞,喜歡芭比娃娃和女性的漂亮衣服,自小愛描畫她們的穿著。小小年紀在台灣時就對美的敏感度極高,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站在百貨店的櫃窗前,欣賞模特兒的時尚衣裝。她的母親看他和其他的男同學都格格不入,就毅然在他讀小學四年級時和哥哥一起移民加拿大,來接受西式完整教育。

她母親辭了工作,陪兩個兒子在溫哥華讀書,從小四開始插班。吳季剛在14歲時,曾到東京修習雕塑,高中時又到巴黎做了一年交換學生,母親鼓勵他單飛,到處耳孺目染,得到許多不同文化藝術的薰陶啟發,加上他特別喜歡逛布料店,立刻靈感泉湧,於是更為堅定自己要走上設計師的這條路。翌年從巴黎回來,吳季剛就去紐約的Parson School of Design學習藝術設計。就讀時,他就在紐約,這個時尚之都有著各種不同大師的實習機會,他都把握努力,不久他的才華橫溢就開始令時裝界囑目。

他現在自立門戶,建立個人品牌,每年進行三次展示、發布。除了美國和世界各地都有百家精品專櫃店,還在繼續成長。吳季剛的出人才華,後天努力和機遇,還有他家人的開明、堅持造就了吳季剛的成功。他自己更是在不同的記者訪問之中提到他非常感謝支持他的家人,包括他母親多年來獨排眾議,無條件地支持他追求理想。還有他父親自己年紀輕輕就白手起家作起生意,父親的工作態度和創新想法都給他很好的身教。所以在才十歲的他告訴雙親,他決定要做服裝設計師時,他父母不只沒有驚奇的打擊,而是想盡方法支持他完成夢想。

我之所以舉這個吳季剛的真實案例,就是讓妳明白,吳季剛的母親因為兒子內向、不同,她不惜將兒子帶到一個更遠的地方去念書,不等到他18歲,就撒手讓他自己去巴黎找到自己。所以希望妳的想法和作法也要改變,因為兒子內向,不能再建議他搬回家附近的大學就讀,不能再為他介紹社交圈子。妳和很多過份寵愛兒女的母親所做的就像是「直昇機父母」。即使兒女大了,離家念大學,還把兒子的事當成第一要事。設想兒子大學了,唯一的知己是母親,怎麼可能會有朋友呢?

趕快放手吧!不能再為兒子開party了,現在愛他就得推他出去,越遠越好。鼓勵他暑假去參加大陸或是台灣的青年夏令營,不贊成他常常回家。如果想家,就鼓勵他去參加志工活動,或是校內宗教活動,讓他成為幫助別人的人。甚至鼓勵他明年申請一年外地的交換學生。他的個性內向和安靜已定,接受他的個性。但是得找出他的特長,凡是具有團隊性質和功能的,都鼓勵他參加任何課外活動,諸如西洋棋社,橋牌社,去旁聽有趣的課程,參加任何藝術,體育,音樂的活動,將他的特長發揮出來,走出自己。不只鼓勵,甚至說願意主動替他報名參加。就像剛去世的科技傳奇人物Steve Jobs所說,找到自己熱愛的志趣,這才是人的一生的目的。人生最需要接受學習的就是挫敗。沒有挫敗的大學生就根本不可能有抗壓力,年輕時的失敗就是成長,是一生的寶貴經驗。從失敗之中可以站起來,之後的成功滋味才是最為美好的!

第一代的華裔移民大都來自非常傳統又保守的家庭結構,自己在家的母語和文化又和西方主流不同。其實在孩子小時,父母應該重視全方位的教育,最好不要體罰。 由於父母大多都是選擇理工科技的職業,加上在教育方面免不了重複自己上代父母的傳統權威方式及打罵教育,可能忽視了培養兒女其他方面諸如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創作,擴展全方位的視野。鼓勵孩子參與所有的課外活動很是重要。

請妳將這封信拿給妳先生看,請他明白他的體罰絕對對於兒子有著深遠影響。請他放下身段,試著微笑,學會和兒子道歉,學會彌補父子關係。這個身教對19歲的兒子,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微笑不是教人假裝笑臉,而是發自內心的開朗,樂觀和友善,這就是結交朋友的第一步。尤其是比較害羞的年輕人如妳兒子,看到陌生同學更可以首先主動先說「Hi, how are you?」記得一旦自己伸出友善的問候,對方的反應常常會意想不到的溫暖的回應。而且一再地持續練習,不怕失敗。試著和每個室友或是同學都如此,不需要多久就一定有人會主動誠懇往來。祝福妳們一家。



Read more: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心靈診所》兒子沒有朋友怎麼辦?

arrow
arrow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