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周刊讀到不少「中國媽美國媽」徵文入選作品,這些「虎媽」或「非虎媽」的育兒經,無論出發點從嚴或從寬,最後皆達到兒女成才的目的;唯1414期「遭遇虎媽式父母」一文,蔡珍妮寫下兩則兒女的心聲:其一為大陸女友,年近40仍拒交男友,她忘不了成長期「虎媽」嚴管的傷痛,指著自己的心說:「一片一片都碎了。」其二是Lac Su,一位30來歲的企業執行長,也是一位作家和心理學家,曾出版過一本自傳體小說「I love yours are for white people(白人說「我愛你」)。他曾應CNN電台之邀,寫下對虎媽育兒的看法。他說:「假如我能說一句話,我想說我寧願用我所有的成功,去換取心理沒有被『虎媽』留下深深傷口的人生。」誠然,他說出所有在父母嚴管下,兒女們泣血的心聲。

去年11月,世報家園版曾刊出一篇「一份考卷兩樣情」,記述作者聽到太太在樓上大發雷霆,痛罵兒子數學沒考好,但當兒子拿考卷請他簽名時,才知是高分93分,離滿分只差一步,而老師的評語是「Fantastic (太棒了!)老師的讚賞卻換來虎媽的責罵:「那你進不進榮譽班都無所謂了,是不是?」令兒子啞口無言。

該文提到曾讀「加分的模式」:西方的教育是用加分的,假設學生原本是零分,學會宣答對題才給分,即使考20分也值得喝采;而東方是用扣分的,預設立場學生該考滿分,如果被扣了20分,就要因這20分而被指責。作者還提到有位名校博士告訴他,在台北唸高中時,考不到一百分,每差一分就被藤條抽手心一下,每一下都痛徹心扉。

最後他感嘆道:「考高分還被打罵,顯然不是我家獨有老夫愛子深切也愛莫能助,只能為我炎黃子孫長嘆一聲:汝奈何生在華人家!」

上述所引諸例,和刊出徵文中的華裔家長們何其幸運,他們的孩子不但讀書成績優秀,而且都是乖寶寶,默默地承受父母過度失當的虛榮心,招致不合情理的責罰,沒有半言一語自辯;為了滿足父母的榮譽感,個人的自尊心一再被傷害、踐踏破碎到無地自容,還不斷努力再努力朝滿分的高峰邁進,只為了父母快樂,在親朋戚友中吐氣揚眉。父母在不知不覺中灌輸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人生觀念;在求學的過程中,能夠拿一百分的,絕對不該拿99分,不拿一百分就是未盡責。

一個人在人生的戰場上,很難永遠保持長勝將軍的頭銜,偶一失手,落敗難免,又因長期成功,而失卻接受落敗受挫的勇氣,打擊襲來,一下子恍若天崩地裂,心理失衡,精神崩潰,承受不住壓力住進精神病院的不在少數,這又有多少華裔成功的家長曉得呢?

一般家庭有失常的精神病患兒女,大多諱莫如深,避免外人知曉。而這些孩子本該擁有如日中天的前途,一下子淪落跌進絕望的幽谷,由優秀的青少年變為精神病患:患上精神分裂症、憂鬱症,或是躁鬱症。發病時,有時像個瘋子般狂躁叫罵、摔東西,有時自我失控打人以致殺人,有時抑鬱落落寡歡,與人格格不入,常悲觀不能自解,走上自殺之途。

蔡女士文中提及的Lac,成年後經過無數個小時的心理治療,他自己也是心理學博士,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能自陰霾拯救出來,很多時他不得不依靠酒精來麻醉自己,減輕痛苦。另一位中國女士拒絕交男友:「我的心碎了,我這一輩子就這樣將就著過完了,別去害別人了。」她是耶魯博士,畢業後工作年薪逾30萬,自踏出國門再沒和母親聯繫過,狠心的切斷母女親情。我相信她說這話時,她的心不但一片一片碎落,而且永遠滴著血,但又有誰知呢?

我曾探訪過住進精神病院的青年,我亦曾參加過親友年輕自殺身亡患精神病女兒底葬禮。多年來,腦海中浮現著有我親友的兒女,我的學生那些可愛的孩子身影,他們因「虎媽」造成的遺憾而與正常的社會剝離,活在另一片失去歡笑,茫然無知的天地裡,是誰之過呢?

寄語華裔的父母們,放下嚴控兒女隱形的心靈殺手,尊重孩子自由快樂的成長。每個人的才能智力高低不同,成就各異,凡事盡力而為即可,成固欣然,敗亦足慰,失敗並不可恥,仍能重建生活的信心,邁向未來。華裔子弟和其他族裔的孩子們,在美國同樣公平競爭的機遇,沒有誰強誰弱的分野。當孩子的成長期,到該放手時放手,讓孩子做個快樂的平凡人,勝似爭強好勝,一旦遇挫,承受不了生活的考驗與打擊,不能融入社會群體,即使沒患上精神病,但因個性超強而孤立,知己難逢,仍將孤寂終老,孰優孰劣,父母們應三思。



Read more: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親子話題》兒女心碎時 父母奏凱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龍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